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教育学院系列主题讲座之“不通之惑,思考方向与理论根基”


FOCUS ON US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继十月份首场系列讲座“高校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后,教师教育学院再次于2021年11月3日开展了以“不通之惑,思考方向与理论根基”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李志厚教授为我们进行演讲。参会领导及老师包括王金道院长、张博副院长、谭建生副院长、彭博娜主任及教师教育学院各青年教师共30余人。

       李教授首先对教师教育学院能提供这次机会让他与各位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见解表示感谢。如讲座题目所示,李教授分为几个部分为我们开展本次讲座。






       第一部分是为我们解释“不通之惑”为何意,并引用墨子的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接着,李教授并通过举例子,引用理论依据等,为大家讲解了如何写好论文。

       第二部分是思考方向。李教授提出,思考问题时,需要有“上游思想”,找到惑根,确立好目标。接着,李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三个方向,一是传统的回归;二是跨域重构;三是未来的前瞻。传统的回归,意思就是我们要与我们的中国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中国化的东西,例如学习英语时,并不是一味的按照国外的模式,而是用中国式的英语去影响世界。跨域重构,顾名思义,就是跨领域相结合。例如,教育领域与生态领域相结合。未来的前瞻,就是我们思考问题时要有前瞻性,我们的思维有时比较局限,相对保守,因而要有前瞻性,才能突出重围。

       第三部分便是理论依据。李教授通过举了“信息加工理论”的例子,并把这个理论转化为中国式的理论,进行诠释,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说明了如何把国内外的理论依据结合起来。我们要以理论为根基,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中国自信,去阐述我们的观点。

      李教授围绕如何去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论文主题,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我们是否需要;二是我们是否喜欢;三是选题是否合适;四是能不能做到;五是是否值得。李教授还为我们提出了思考的线索,便是观其象、知其实、释其意、究其源、辨其异、明其理、解其惑、悟其道。同时,李教授还着重提出,论文的标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要中国化,领域界限要表达明确,同时也要接地气,能顶天立地,有创新,有亮点。李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不仅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写好一篇论文,还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教书育人。



       李教授生动形象的演讲使在座的各位教师在本次讲座中受益匪浅,教师们积极做笔记,将李教授分享的经验和方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至此,教师教育学院系列主题讲座之“不通之惑,思考方向与理论根基”圆满结束。


END


● 活动回顾 | 教师教育学院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

● 关注疫情,注意防控

● 活动预告 | 教师教育学院第一届田径运动会

● 三笔活动|黑板字&硬笔字书写周


图|摄影部 熊静怡

文|实践部 李悦珊

编辑 | 记者团新媒体部 周芷君

初审 | 梁思婷

终审 | 彭博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